top of page
作家相片Bear Little

“数字复活”成为清明节热门话题:商机与监管并重

已更新:4月7日

清明节已至,“数字复活”在互联网上成为热门话题,引发了广泛讨论。所谓的“数字复活”是指利用人工智能技术,基于已故人物的照片、音频等历史数据,重现其神态、声音和行为等特征。



在此前的一些案例中,一些商家利用这项技术“复活”了已故公众人物如李玟、乔任梁、高以翔等,并在网络上发布动态视频,引发了争议。他们的亲属对此表示受到了情感上的伤害。


调查发现,在电商平台上,许多商家都在提供“数字复活”的服务,价格不一,从几元到上千元不等。然而,提供的产品质量也参差不齐,有些甚至只是简单地让照片动起来而已。同时,一些商家还提供“数字复活师”的教学套餐和代理服务,试图将这项业务打造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。在接受采访时,一位从事“数字复活”业务的创始人表示,随着清明节的临近,该业务的订单量急剧增加,单日订单高达上百个,日收入达到数万元。他介绍说,他们团队的产品不仅可以复制逝者的形象和声音,还可以实现实时互动聊天。随着技术的进步,这项业务的价格也从原来的1000元至1万元降到了298元。然而,对于这种服务,有专家表示应加强行业监管。上海大学法学院教授认为,“数字复活”存在着诈骗的风险,大量虚假信息可能引发社会负面情绪,导致信任危机。他建议,应该加快AI领域的立法,并通过行业协会等组织制定更多的规则,进行行业自律。


此外,法律专家也指出,“数字复活”可能涉及侵犯逝者的隐私权和肖像权。根据相关法律规定,如果没有得到逝者亲属的授权,擅自使用逝者的肖像和声音,就可能构成侵权行为。

因此,商家在提供这项服务时,应严格审核买家的身份,并制定完善的合同协议,保护好个人信息不被泄露。同时,也应该加快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,明确行业参与者的权利和义务,建立健全的监管机制,确保这一新兴产业的发展符合伦理标准,不造成社会伤害。


数字技术在处理丧亲之痛上有了新应用,同时带来了商机和伦理挑战。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,我们看到了一些前所未有的可能性,比如利用已故亲人的数据来重现他们的形象和声音。这对一些人来说可能是一种慰藉,但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,包括隐私权、道德伦理以及行业监管等方面的挑战。在商业利益的驱动下,一些商家可能会忽视对逝者和其家人的尊重,仅仅将数字复活作为一种商品来销售,而不考虑其中的伦理和道德问题。因此,加强行业监管、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以及推动行业自律显得尤为重要。


另一方面,我们也应该意识到,数字技术虽然带来了许多便利,但在使用时也需要谨慎。我们应该更加重视个人隐私和尊严,不应该因为技术的进步而牺牲这些基本权利。在追求商业利益的同时,我们也要思考如何将技术应用于更加有益的方向,服务于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福祉。

11 次查看0 則留言

Comments


bottom of page